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>专题 > 正文

寓教于劳,育才于勤(金台随笔) 全球百事通

  • 2023-05-31 23:03:44 来源:人民网-人民日报


【资料图】

走进校园农场,挥锹铲土、提水浇灌,种下绿色的希望;系上围裙、烹饪一桌美食,在劳动中感受亲情、传承家风;动手动脑,体验木工、泥塑等非遗技艺,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……如今,内容丰富、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,让莘莘学子在实践中切实感悟到劳动之美。

“不惰者,众善之师也。”生活靠劳动创造,人生也靠劳动创造。在孩子们心中深植劳动的种子,让他们懂得物力维艰的道理,培育自立自强的精神,才能使其在思想、品格上获得长久的滋养。自2022年秋季学期劳动教育“独立成课”以来,各学校对劳动课程换挡升级,劳动教育被淡化、弱化的现象得到扭转。越来越多人意识到,只有让孩子亲历情境、亲手操作、亲身体验,真正挥洒劳动的汗水,才能收获劳动的快乐、理解劳动的意义。

劳动是成长的必修课,但如何上好这堂课,依然期待各方的实践与探索。劳动教育是“一课”,更是“一育”,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,应该深刻理解劳动与教育的关系,既要防止坐在教室里讲劳动,也要避免“有劳动无教育”的现象。在播种、浇水、施肥的农事劳动中,引导学生树立亲近自然、保护环境的自觉;在整理书包、扫地、做饭的家务锻炼中,让学生感悟如何为家人和朋友带去爱与幸福;在社区服务、公共设施维护等公益劳动中,让学生意识到幸福生活源于无数人的默默付出与坚守……劳动是教育的手段,以劳引育,避免为劳而劳、流于形式,劳动育人才能取得润物无声的实效。

劳动不只是体力的付出,更有助于内在价值观的生成和理性思维的提升。美好品德的培育、智力潜能的激发、健康体魄的锻造、审美水平的提升,往往都与特定的劳动场景密切相关。在劳动中讲述劳动者的感人故事,在学生心中播撒崇德向善的种子,这便是德育;在劳动中引导学生思考工具的工作原理并进行设计与改进,这便是智育;在劳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美的构思与创造,提升学生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,这便是美育……从这个意义上讲,劳动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形态,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抓手。

如今,劳动教育有了更多的“打开方式”。比如,在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,当讲到古代灌溉知识时,历史老师会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,参观早期汲水工具,还会与学校木工工艺课互动,让学生动手制作水转翻车等模型;在广州市第五中学金碧校区,学生们在化学课上做豆腐,动手体验磨豆、过滤、煮浆、点卤等步骤,老师则适时为同学们讲解豆腐制作过程中的各种化学原理。生产车间讲思政、竹藤编里谈数学、建筑工地说物理、生态茶园聊地理等,像这样别开生面的劳动课,如今在各地教学实践中不断涌现,为劳动教育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。不断挖掘各学科课程蕴藏的劳动元素,打造衔接互动的劳动教育课程群,将更有助于在学科融通中实现劳动教育综合育人的价值。

从“克勤于邦、克俭于家”,到“劳则思,思则善心生”,诸多古训格言都彰显了勤俭自持的中华传统美德。今天,劳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,但劳动精神永不过时。上好劳动教育这堂课,既要开好劳动教育专门课程,也要做到全科渗透,还需要学校、家长、社会的共同配合。期待各地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新形式,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,让学生在优质的劳动教育中感受快乐、提升素养、全面发展。

标签:

推荐阅读

寓教于劳,育才于勤(金台随笔) 全球百事通

走进校园农场,挥锹铲土、提水浇灌,种下绿色的希望;系上围裙、烹饪一桌美食,在劳动中感受亲情、传承家风

春秋时期是什么时候灭亡的_春秋时期是什么时候|短讯

1、春秋时期在中国的历史是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,史称“春秋时期”。2、始于公元前7...

现场画面曝光!看警方硬核缴毒47.06公斤

近日,云南大理州公安局禁毒支队与该州鹤庆县公安局强化线索摸排,联合开展案件攻坚,在昆明、临沧两地公安

今日热文:中国铸晨81(00810):潜在要约人并无通知其是否有意继续提出可能进行要约的决定

中国铸晨81(00810)发布公告,潜在要约人并无于截止期限或之前宣布或通知公司有

“中印相互驱逐记者”?外交部回应

5月31日,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。有记者提问,中国和印度都在通过拒绝续签签证的方式相互驱逐对

猜您喜欢

【版权及免责声明】凡注明"转载来源"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亚洲消费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,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,烦请联系。 联系方式:8 86 239 5@qq.com,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。

规范直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