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相关资料图)
苏老师的课堂到底具有何种魅力?在苏老师的课后,同学们会一拥而上。苏老师在他们的本子上留言,写得最多的一句话是“有电影的生命,一日长于百年”。 北京电影学院70年校庆形象片《师说》结尾词 苏老师热爱课堂。他说,“你热爱教学,你的命就是这个命。” 他的课永远激情澎湃,一站四五小时,拖堂是“家常便饭”。每次下课,他都会和同学说,抱歉,同学们,谢谢你们来听我的课。 我一直想向我的学生表达我对他们的感激。现在,呈现在您面前的这部《荣誉》,说它是我在电影学院讲授“影片分析课”的讲义,倒不如说是我献给我的学生的礼物。或者说,它是我向我的学生凝视的眼睛。——苏牧苏老师的著作《荣誉》初版于2000年,印刷25次,创中国大陆电影书籍印次之最。 它是国内数十所大学和艺术院校必读电影教材,也指引一批批学生考进电影学院。 它伴随一代代电影热爱者成长,并使其中一些人获得“荣誉”。 苏老师的课堂以“有观点、有立场”著称,直言不讳。他说每年的中国电影都会被三种眼光“打量”,不同的眼光下有不同的“好电影”:第一种是高票房电影,第二种是各种电影节和评奖获奖的电影,第三种是电影学院老师在课堂上高度评价的电影。 他说,发现第三种电影是电影学院老师的使命。好电影就在那里,与评奖无关。 有个有趣的现象是,一些电影人和影迷最看重的,也未必是那些电影节的获奖作品,而是在苏老师课堂和微博所高度评价的电影。 在课堂上,苏老师孜孜不倦地讲述世界级的优秀导演。 根据欣赏水平的高低,苏老师把电影观众分为三个层次:普通观众级、文青影迷级与专家级。 他说,电影学院学生的认识应该达到“专家级”的层次,他们能欣赏世界电影大师的作品,比如塔尔科夫斯基、小津安二郎、是枝裕和、贝拉·塔尔、侯孝贤......作为电影学院的学生,不论是搞创作还是做理论,都一定要“心在高处”。 贝拉·塔尔在苏老师课堂上 大师研究之所以重要,是因为大师代表了电影创作的高度,指引着后面一代代电影人的创作。 苏老师引领我们发现世界优秀电影,明白电影的层次和高度。听过课的同学一定会懂“2.5”、“摸顶”、“控制”、“锁死”、“界面”、“人须知自己”、“自由之风劲吹”、“伟大的电影是预言”的深意。 -END-
标签:
每一位想从事电影编剧或导演工作的从业者,都深知建立电影艺术审美与创
1、现在很多的女生都有自己的闺中密友,大家常常一起玩,一起谈心,聊
1、步骤打开Word文档,点击【视图】,勾选【导航窗格】;2、步骤选中标
1、1有许多标准的海报尺寸。一般宽高为13cm18cm19cm25cm42cm57cm50cm70cm
6月21日,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举办端午主题活动,大熊猫帅帅在熊猫村